中宇资讯分析师关大利认为,煤炭兼并重组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,尤其是资金方面,给兼并重组主体单位和地方政府造成不小负担
支持大型优势煤炭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,建立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院,发挥科技攻关主体作用。相继组建了一批区域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,形成了煤电、煤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。
占三分之一产能的煤矿亟需生产安全技术改造,占三分之一产能的煤矿需要逐步淘汰。矿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成效明显,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取得较大进展,职工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改善。煤炭产运需衔接制度改革取得进展,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。煤矸石和粉煤灰制建材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。坚持生产建设与控总量、调结构相结合,保障煤炭供应安全。
2.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升。中部煤炭产量13.5亿吨,占全国的35%,其中山西产量增加,河南、安徽产量保持稳定,其它省下降。焦煤方面:本周上海长材价格小幅上涨,钢铁企业库存较上周下降1%,河北焦炭价格下跌10 元,山西焦煤价格较上周持平、兖州煤业气精煤下调40 元。
其他煤种:本周本周山西晋城中块坑口价下调25 元,喷吹煤价格较上周持平。近期长材价格获得明显支撑,钢材贸易商库存去化速度快于往年,我们继续维持钢铁行业景气见底的判断。短期内,受国际煤价大幅下行的影响,目前国内外动力煤价差已回落至11 年最低点水平,预计3-4 月份进口低价煤将对沿海煤炭市场形成一定冲击,动力煤价格涨幅有限。本周煤炭板块跑输大盘 1.1 个百分点
洗矸、煤泥和中煤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容量2600万千瓦,利用低热值资源1.3亿吨,相当于回收4200万吨标准煤,少占压土地300公顷。重点建设一批大型矿区。
力争利用含铝粉煤灰约1080万吨,形成氧化铝年生产规模360万吨。加强煤矸石、煤泥、煤层气(煤矿瓦斯)等综合利用发电,充分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等生产新型建材,大力发展井下采空区和地面沉陷区煤矸石充填。山西、河南等省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取得重大进展。8.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。
东部(含东北)地区采取煤矸石发电、井下充填、土地复垦和立体开发等措施,煤矸石利用率85%以上,矿井水利用率80%,沉陷区土地复垦率超过80%,煤矿瓦斯利用率51%。中部受资源与环境约束的矛盾加剧,煤炭净调入省增加。2010年世界煤炭产量53.3亿吨标准煤,比2005年增加9.5亿吨标准煤,其中我国占增量的74.7%。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现有选煤厂。
2010年,全国煤炭产量32.4亿吨,比2005年增加8.9亿吨。3.加强治理,改善矿区生态环境。
晋陕蒙宁甘新重点建设300万吨/年及以上煤矿,河北、黑龙江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南重点建设120万吨/年及以上煤矿,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重点建设90万吨/年及以上煤矿。但受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影响,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,煤炭需求增速放缓。
完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、矿区碳汇林绿化机制,明确企业和政府治理责任。西部煤炭产量20.9亿吨,占全国的53%,其中内蒙古、陕西、新疆、宁夏和甘肃产量增加,贵州、云南产量略有增加,重庆和四川产量下降。6.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。(六)加快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建设蒙西、陕北至湖北、湖南和江西的煤运通道,推进蒙冀、山西中南部、赤锦、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等新通道,以及集通、朔黄、宁西、邯长、邯济、通霍、太焦线扩能改造建设,提高晋陕蒙宁地区铁路煤炭外运能力,大幅度减少公路长途运煤。支持具有资金、技术、管理优势的大型企业跨地区、跨行业、跨所有制兼并重组,鼓励煤、电、运一体化经营,促进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,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。云贵地区0.5亿吨,主要调往广东、广西和湖南等地。
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矿区的要求,切实加大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,推进由被动治理向主动防治转变。加强矿井水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,选煤厂全部实现煤泥水闭路循环。
支持大型优势煤炭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入,建立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院,发挥科技攻关主体作用。主要煤炭资源大国为促进经济发展,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,为我国煤炭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,利用两种资源、两个市场创造了条件。
2015年,全国煤炭铁路运输需求26亿吨。年产能30万吨以下小煤矿控制在6亿吨/年以内,占总能力的15%。
相继组建了一批区域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,形成了煤电、煤化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。以防范尘肺病为重点,加强劳动保护设施建设,改善井下作业环境,提高劳动保护用品质量和标准,全面提升职业健康保障水平。川渝青地区0.4亿吨,主要由新疆供应0.3亿吨,其余由晋陕蒙宁甘补充供给。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,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,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,集中排放,集中治理,减少污染源点,降低排放强度。
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,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分散的矿业权,提高资源勘查开发规模化、集约化程度。7.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。
提足用好煤炭生产安全费用。晋北、晋中、晋东基地,重点做好整合煤矿升级改造,适度新建大型现代化煤矿,加快发展煤层气产业,对优质炼焦煤和无烟煤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。
发挥水运通道作用,提高内陆省份煤炭调运保障能力。采煤沉陷面积7.8万公顷,复垦面积4.7万公顷。
企业发展:形成10个亿吨级、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,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%以上。2010年,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28亿吨,占全国的87%。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、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煤炭工业急需的学科专业。2015年,东部(含东北)地区产生煤矸石和煤泥1.27亿吨、矿井水10.24亿立方米、煤矿瓦斯31.12亿立方米,形成地表沉陷面积0.93万公顷。
综合利用: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10000亿立方米。建立健全煤炭质量和市场监管体系,完善煤炭清洁利用标准体系,建立清洁煤先进技术认证制度,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。
1.铁路运输及重点地区调出煤炭铁路运输以晋陕蒙(西)宁甘地区煤炭外运为主,由大秦线、朔黄线、石太线、侯月线、蒙冀线、陇海线、宁西线和山西中南部通道等组成横向通道,由京沪线、京九线、京广线、焦柳线以及规划建设的蒙西、陕北至湖北、湖南和江西的煤运铁路等组成纵向通道,构成西煤东调、北煤南运的铁路运输格局。预测2015年,北方港口海运一次下水量7.5亿吨。
其中:大型煤矿26亿吨/年,占总能力的63%。对有条件的小煤矿,以提高生产规模、技术装备水平、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为重点,提升办矿水平。